关注!中科曙光全新超节点即将发布?

据财联社消息,中科曙光即将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正式发布超节点新产品。

当前,AI产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算力需求呈现出指数级攀升。而超节点作为突破AI算力瓶颈的关键产品,不仅是支撑全球AI应用创新的中坚力量,更成为整个智算产业竞争的核心焦点。

无疑,在全球AI算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中科曙光这款超节点的发布注定备受关注。

超节点成为智算赛道角力点

超节点之所以迅速崛起,是因为在AI大模型参数持续增加、AI推理走向工业化和AI Agent大量涌现的趋势下,AI应用创新对于算力密度和性能有着极致追求,而传统服务器又遇到明显的“通信墙”、“功耗散热墙”和“复杂度墙”,很难胜任AI应用创新的重任。

超节点则具备大带宽、低时延和存统一编址为三大基础特征,能实现多芯片协同,极好地契合当前AI应用创新的算力需求。但超节点并非一堆AI服务器的简单堆砌,而需要通过高速互联技术,深度整合GPU等AI算力资源,系统级构建起大规模、统一化、低延迟、高带宽的逻辑算力单元。

例如,当前以DeepSeek等MoE架构为代表大模型,对低延迟、高带宽的卡间互联有着刚性需求,对于整个系统的通信要求极高,而超节点恰好能满足,并显著提升算力的效率,大幅提升MoE大模型的训练效率和降低推理成本。

毫无疑问,超节点是目前整个AI算力市场的焦点,并开始在国内互联网、金融、自动驾驶、高端制造等行业得到应用。浙商证券预测,到2028年,超节点在国内的渗透率将达到72%。

巨大的市场前景,也吸引国内多家公司参与超节点的市场角逐。这其中,既有像中科曙光、华为等为代表的系统厂商,也有阿里云、腾讯云等云服务商,甚至像沐曦、燧原科技等AI芯片厂商也积极参与其中。

综合技术路线来看,国内超节点产品主要有两条发展路径:其一是走垂直高效整合的方式,通过整合自研芯片、互联协议和软件栈,以达到极致的集群规模和效率,挑战在于构建起自身生态难度巨大;其二则是走开放协同、高效兼容的方式,旨在通过打造开放的平台与标准,汇聚AI产业链更多伙伴。

据业内消息,中科曙光此次将发布的超节点,或是基于AI计算开放架构设计,这与其在超大规模系统工程领域三十年的积累密不可分。

中科曙光超节点有哪些值得期待

不可否认,目前超节点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不同类型厂商纷纷涌入市场,大量超节点产品问世,使得市场形成多元化的格局,创新活跃的同时,也存在着技术方向、系统设计的差异,标准规范匮乏、产业生态混乱的局面。

而明星产品的出现,则有望撬动市场的整合效应,并且带动产业链的协同效应,进而推动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

基于此,围绕中科曙光此次将发布的超节点,目前行业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相比现有超节点产品,新产品能否实现突破?

其次,“开放+开源”被认为是打破技术壁垒的有效方式、四线技术创新迭代的良药。中科曙光即将发布的超节点,是否与此前发布的AI计算开放架构存在关联?

第三,AI算力国产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全新超节点能否在其中起到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链协同?

综合来看,超节点崛起是AI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今,超节点已然成为AI算力竞争的主战场,这是一场涉及技术创新、系统工程化、生态协同的综合竞争,而中国企业将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本次世界互联网大会,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更多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