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文明的交汇点–敦煌,工程师们正在紧锣密鼓又小心翼翼地对一尊雕塑进行轨道、多点、多层拍照,之后他们还会上千张照片进行拼接,并对基于结构化的雕塑进行三维数字化,逐步实现莫高窟精品洞窟的高保真……这是数字敦煌日常建设的一幕。
如果说物理文物终将因为各种原因而逐步消失,那么数字技术则让历史悠久的文明得以保留与延续。如今,数字敦煌已经走过二十余年,拥有丰富的数字资源,敦煌这颗沙漠明珠也在数字时代绽放出数据保护光芒。
3月底,在敦煌举办的2021数据保护产业论坛显得尤为应景。华为联合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敦煌研究院等20多家单位和产业伙伴,共同发布《数据保护产业发展圆桌宣言》,不仅再次向全社会呼吁数据保护对于全社会的重要性,还以切实行动推动数据保护产业标准建设,堪称中国数据保护产业发展的里程碑。
数据保护时不我待
回顾最近几年形形色色数据丢失事件,会发现进入到数字化时代,上到社会、产业,下到企业、个人,全都不能承受数据丢失之痛。根据相关数据估计,每发生一起数据丢失事件,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平均高达到了101.3万美元;更有统计数据显示,没有实施容灾备份措施的公司,有60%将会在灾难后2-3年间破产。数据保护已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乃至数字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事实上,当前企业与组织所面临的数据保护形势更加严峻。新技术、新场景、新应用大量爆发,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今非昔比,不仅让大家享受到数字经济所带来的成果,也着实给本已艰巨的数据保护工作再提升了难度。
以新应用场景为例,自动驾驶、电商直播等大量新场景的涌现,对于海量数据的长期存储与保存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一辆L4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一天可以产生60TB数据量,并且数据需要保存36年之久;一个直播平台一天可能产生PB级的数据,并且需要根据法规保存至少半年以上……
又如当前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中都异常看重的云原生技术,以容器技术为例,虽然它可以快速创建和消亡资源,完美适配业务快速变化的需求,却因为数据的快速创建和消亡,给数据保护带来潜在挑战。
“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演进,保护等级、保护对象、保护性能、保护规模都在迅速变化,对于数据全生命周期保护提出了新要求。”华为公司副总裁、数据存储与机器数据产品线总裁周跃峰博士如是说。
不仅如此,数据资产面临的威胁和风险依然很多,自然灾害、病毒攻击和非法入侵、系统软硬件故障、人为操作错误等,都可能造成各种数据事故。现实情况的确不乐观,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金融行业生产数据被保护比例仅有15%,当前中国数据保护占主存储投资的比例仅有8%,而美国高达34%。
“全社会需要重视起数据保护这件事情,保护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数据价值得到最好地释放。从解决方案层面看,构建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数据保护解决方案,才能应对数据保护的新需求。”周跃峰博士表示道。
智能融合应对全场景保护需求
与过去单一业务场景相比,大部分行业用户如今都存在云、边、端不同应用场景,场景之间往往还需要彼此协同,这给数据保护、容灾带来了新层次的挑战。毫无疑问,过去笨重、单一、不灵活的灾备服务模式已很难适应当前数据保护的需求,分模式、分等级、根据应用场景与数据特性的不同来制定相应的数据保护策略策略成为大势所趋。
这种趋势在本次大会华为推出的OceanProtect数据保护系列新品得到充分体现。华为旨在助用户构建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数据保护解决方案,以热数据全容灾、温数据热备份、冷数据温归档,以及全场景智能融合为产业主张,支撑客户业务永远在线、数据永不丢失、合规长期留存。
首先,在数据保护理念层面,华为提出了“热数据全容灾,温数据热备份,冷数据温归档”的理念。所谓“热数据全容灾”,即生产交易、ERP、报表分析等对于业务连续性要求高的应用,通过双活、两地三中心等方案来保障业务的不中断和数据的可用;而“温数据热备份”则直指传统备份架构落后、备份效率低下、备份窗口紧张等弊病,通过架构创新、多流引擎、特征压缩等技术,让数据备份高效、简单、敏捷,实现数据即时可用;“冷数据温归档”则通过蓝光技术,让冷数据变成温数据,安全、高效、便捷地访问,并且实现防潮、防磁、防震的50年长期留存。
其次,在数据保护产品技术层面,华为OceanProtect夯实了全场景、全生命周期数据保护的基础。以容灾为例,华为拥有业界唯一 的SAN&NAS一体化双活解决方案,支撑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保护;同时业务灾备可平滑升级,满足7个9数据可靠性,支持实现一套系统满足多样数据保护需求。
又如,华为此次推出的OceanProtect X8000/X9000专用备份存储和OceanProtect A8000备份一体机,重点针对移动化应用保护、大数据系统保护、海量小文件保护等当前用户数据保护的痛点和难点。华为公司企业存储领域副总裁、数据保护总经理吴俊杰介绍:“华为OceanProtect在多流引擎、特征压缩算法等领先业界,此外华为OceanProtect还在管理上自动化、极简化,让数据保护工作更加简单化。”
最后,在数据保护产品解决方案层面上实现全场景智能融合。过去,虽然也有信息生命周期的建设理念,但是大部分用户的真实情况却是容灾、备份、归档等环节建设上彼此孤立,完全忽视了当前数据流动、共享的需求,虽然也有厂商提出了整体的方案,但相关方案却更多通过收购等方面进行简单拼凑,并没有真正实现融合。
为此,华为基于OceanStor OS统一架构以让应用在数据全生命周期内实现数据原生格式一致,生产,容灾,备份,归档的数据格式一致大幅提升副本数据流转效率,也便于实现数据容灾、备份、归档场景的统一策略管理。
事实上,随着《十四五规划》报告中明确推动数字经济、数字中国等建设,数据保护刻不容缓,但未来数据保护市场远非华为公司一家所能够胜任的,而是需要生态的不断成长来满足建设需求。正所谓独行快,共行远,数据保护产业生态亟需联合产、学、研、用多方力量,共同建设和推动生态良性发展。
共建生态任重道远
在本次大会上,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敦煌研究院、华为牵头,联合20多家产业伙伴共同发布的《数据保护产业发展圆桌宣言》,为中国的数据保护产业生态建设开了个好头。
《宣言》不仅明确了数据的作用与价值,还对数据保护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呼吁各行各业把数据保护作为重点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加强数据保护资源投入,完善数据保护行业规范、提升数据保护等级要求、确保数据保护落地动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毫无疑问,《宣言》的颁布恰如奏响了中国数据保护产业发展的最强音。事实上,华为在数据保护生态建设上也始终践行着开放、协同、合作的战略,与包括爱数、英方、云信达、安腾普等数据保护厂商有着紧密合作。
华为数据存储与机器视觉产品线副总裁张福鹏直言:“数据保护产业需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走上生态型的发展之路。华为希望成为一个基础平台能力的公司,拥有全系列的产品,但华为并不希望用户就此就失去了灵活性和开放性。今后,华为还将继续在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中与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合作,为用户提供产品与解决方案。”
面向未来,考虑到中国数字经济的高增长速度,以及中国用户在数据保护的较低投入,中国数据保护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也需要整个数据保护生态纳入更多方力量,共同加速推动整个数据保护产业发发展,为未来的数字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