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交易集团数智转型的“承重墙”:IT运维一体化撑起公共资源交易新生态

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如同枢纽节点,承载着优化资源配置、赋能产业升级的重要使命。而支撑公共资源交易企业稳定运行的关键,正是IT运维。IT运维作为让数智化转型从“落地生根”走向“提质见效”的“压舱石”,少了它,系统稳定性无从谈起。

在近日举办的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上,广州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总经济师张石波在“华为云服务分论坛:质赢未来·云智共生”上分享了《IT数字化战略转型:面向用户体验的运维监控一体化实践》,展示了广州交易集团携手华为云服务,依托华为在数字化领域的领先技术实力,围绕 “运维支撑转型”为核心逻辑构建的运维管理体系。

探索数智化战略转型新路径

作为全国首家以公共资源交易为主业的“双百企业”,广州交易集团的分量不言而喻——它是全国交易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要素交易平台之一。

自2021年集团组建以来,平台持续发挥降本增效与价值发现功能,但随着业务版图扩大、技术迭代加速,痛点也逐渐凸显:平台间互联互通及数据共享仍有不足;数字化转型深度不够,数据价值未充分释放;系统高并发对稳定性和韧性要求越来越高;部分兼容性问题也影响大家用平台的体验。这些问题,如同横在转型路上的“绊脚石”,亟待破解。

“数智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张石波在大会上表示,在国务院《深入实施“人工智能 +”行动的意见》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规划的政策指引下,作为最早践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市场化的单位,广州交易集团明确了新目标——打造“全要素、全流程、全国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共资源交易综合服务商”。而要实现这一目标,IT运维监控一体化的“打底支撑”必不可少。

基于“确定性运维”理念,构建运维管理体系

张石波在分享中提到,广州交易集团与华为云的合作,打破了IT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围绕“运维支撑转型”的核心逻辑,以“确定性运维”为理念,从“体系”与“平台”两大维度,打造了IT运维监控一体化的“双轮驱动”模式。

先说建体系,走进广州交易集团的运维中心,首先面临的挑战是要管理的各类信息系统达70多个,这些系统分散在不同云资源上,涉及1000多台云服务器。过去管理方式主要靠人盯,各个监控平台缺乏联动,容易遗漏风险。针对这些痛点,集团以“业务不中断”为首要目标,引入华为云的确定性运维体系,通过这套体系,集团用AIOps智能算法、云原生技术替代了传统人工运维,不仅实现了运维智能化,更让系统高可用有了保障,为交易业务筑牢“零中断”防线。

再看平台,集团的运维管理缺乏统一标准,集团与下属企业的信息化制度不统一,运维无法经验沉淀。为此,华为云为广州交易集团打造了一体化智能运维平台,集“监、管、控、营、智、安、专”于一体。首先平台把分散在各平台的数据整合到一起,搭建起集约共享的数字底座;其次依托“大数据 + AI”技术,平台能自动识别异常交易行为、辅助专家评标,实现了智能决策。

如今,打开运维平台界面,各系统运行状态、用户操作轨迹、潜在风险预警一目了然,运维人员再也不用在多个系统间切换,效率大幅提升。

以运维一体化为支点,撬动“人工智能 + 交易”新生态

“实践证明,运维不是转型的后端,而是前端;不是成本中心,而是价值中心。”广州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总经济师张石波的这句话,精准道出了运维一体化核心价值。在华为云的支持下,广州交易集团实现了业务数智化与运维一体化的深度融合。

首先,效率与质量实现双提升。通过引入AI大模型,实现了招标文件合规性自动检测和多模态智能评审,使评标效率提升50%。自动化脚本替代了90%的重复手工操作,告警聚合率达到95%,运维团队得以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管理。智能客服实现7×24小时响应,“一网交易”门户支持“一次登录、全网通行”,用户办事流程得以有效简化。主动运维机制可提前处置80%以上潜在风险,自系统上线以来未发生重大故障,业务可用性达99.95%。

其次,IT集约化带来显著成本优化。评标时间缩短带来专家投入和差旅、场地等间接成本下降,整体评标成本降低40%。通过整合多供应商运维工具,避免了系统重复建设和人工巡检,运维成本降低20%。

最后,运维为业务创新赋能奠基。运维一体化系统为AI应用提供了稳定底座:在招标文件中精准识别隐性壁垒,提升交易规范性;在监管端自动识别围标串标行为,实时推送预警,助力智慧监管。

正如张石波所总结,政策是风向标,业务是目的地,IT运维一体化则是通往目标的“快车道”。在广州交易集团与华为云的合作中,运维保障了AI稳定运行,AI提升了业务效率,效率又反哺运维优化,形成了“运维支撑业务,业务带动运维”的良性循环。同时,双方的合作,也为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

分享到: 更多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